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攝影集」標籤的文章

我的攝影書《行腳》Pilgrim Soul

我的攝影手工書簡介 《行腳》Pilgrim Soul 我以行腳記錄一段緩慢而深沈的旅程:從台灣的環島步行,到四國遍路八十八所,再至西國三十三觀音靈場,總共三千四百公里。這不只是身體的移動,更是靈魂的遷徙。在這條朝聖之路上,攝影成為我觀照世界與內心的方式。每一次快門,都是與土地、信仰與回憶的輕觸。 影像中,偶有母親的身影與家人的片段,那是我心中最真實的牽掛。他們未曾跟隨,卻始終在我心上同行。我的朝聖之路,不只是為了自己,也為了那些我愛的人——讓他們的存在,在照片裡與我一起走過這段路。 這本書是朝聖的紀錄,也是情感的對話。我試圖捕捉那介於現實與靈性之間的空氣,一種既是日常、又如幻夢的存在狀態。

攝影集:旅程(The Journey)

攝影集:旅程(The Journey)創作簡述 白沙屯是位於台灣苗栗通宵的一座沿海小漁村,土地貧瘠,民風純樸,卻有著美麗的海岸,雄偉壯觀的風力發電機群,以及富有全國知名度的白沙屯媽祖。藉由白沙屯這個小村落的景物,以及跟隨媽祖進香的沿路風土人文,我進行了一段旅程,不僅見證這島嶼最美麗的風景,也返照自身探索了內心的幽微之處。 平日的白沙屯,低調靜謐卻風景如畫,到了進香季則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出發前進香信眾們帶著顯眼的帽子及臂章,穿梭在狹窄的村落巷弄間,加上某些金屬建築物,現場宛如一個奇幻的外星世界。 熱鬧的廟會少不了鞭炮及煙火,當喧鬧的噪音、刺鼻的硝煙與滿地的砲屑,濃烈了節慶的氣氛,卻也讓污染環境成了民俗活動的必要之惡。 在旅程中,感受民眾的熱情與虔誠自不在話下,我不斷的思考,為什麼民眾這麼需要媽祖? 旅程結束後回到白沙屯,看到風力發電機,忽然有所領悟。它永遠站在那裡看著白沙屯的一切,不停止的轉動扇葉,為人們提供能源。民間信仰的香火,代表著神明的靈力。白沙屯媽祖年年至北港進香,取回萬年香火,象徵香火綿綿不絕,媽祖庇佑眾生也是永不停歇。 我們不可一日沒有能源,風力發電機代表著環保的能源,讓我們這個島嶼能夠永續發展,而媽祖代表了精神的能源,慰藉鼓舞了島嶼人民的心靈。原來媽祖就是心靈的發電機。 前往觀看 《 旅程 》 攝影集

2019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隨筆

時間:20190408~12 隨行路上以街拍形式記錄所見。 今年是第二年當香燈腳,去程全程,回程中途有事,只有走到虎尾。一路上看到很多人貢獻自己、成就他人,提供吃喝、休息處所、安排交通膳食種種事務,每每令人感動,在此向他們表達感激之意。我是個攝影師,沒有什麼長處可以利益大家,只有用我的攝影專業,幫大家留些記錄,也以此恭祝媽祖聖誕千秋。 一路上除了媽祖的神蹟展現眼前,以及溫暖的濃濃人情味之外,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我自己一步一腳印走過這塊土地。不論是路過我根本沒聽過的小村莊,好像永遠走不完的大甲溪橋,王田附近拿塊牌子指引方向還手握拳喊加油的歐里桑,青春無敵的北斗家商女學生,過了溪州遇見善良純樸發送西瓜的老瓜農,走上去有著莫名感動的西螺大橋,西螺到吳厝間美麗、綠油油的田野風光,被粉紅超跑海放在吳厝、卻拿到了不知何處冒出來的便當,最後在北港遇見不知道削了幾千斤鳳梨給大家吃的憨厚阿伯。 這些影像與記憶,說不盡的溫暖與感動,讓我們的心,深深的與這塊土地與人民連結。也形塑了我們共同的良善氛圍與利他的文化。再一次的感恩白沙屯媽祖,與參與這場盛會的眾多人們,願以這些影像,供養大家,以種下善因,終成最正覺。

年假的功課

吃完年夜飯,就要來開始進補精神食糧了。 年假在家,雖然是辛苦一整年之後的當然耍廢期間,但假如都是看些賀歲爽片、年節應景的電視節目,或是拼命的把垃圾食物往肚子裡塞,顯然對自己的腦袋不會有太多助益。 我選擇好好的看本書,年假期間和家人聚聚之外,也提昇自己的見識,別讓年假空過了。 我選了兩本書。一本是攝影集,一本是關於寫作這件事。 左邊的書是日本攝影家藤岡亞彌的攝影集《川はゆく》,這本攝影集榮獲日本第27回林忠彦賞、第43回木村伊兵衛写真賞。之前藤岡亞彌來台參加活動時曾經放映過其中的一些照片,當時我就覺得非常有意思,後來有機會翻過攝影集,便深受感動。對藤岡的作品表現出有種超現實卻又在現實的氛圍,在現代歡愉的廣島影像下,卻無時不刻的隱含著悲慘的原爆歷史,間或著帶入她自身的心路歷程,這一連串的影像所形塑成的隱含情緒,讓人魂牽夢繫。真不愧是木村賞的得主啊! 上述的情緒鋪陳如何透過影像來表現及傳達呢?除了照片本身的語意(或多重語意)之外,影像編輯是另外幾乎佔了一半得分的重點。影像編輯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的陌生,對只會拍攝單張照片就想傳達某些思想或概念的攝影者來說,是無法想像的。簡單來說,這本攝影集除了是極為優秀的作品之外,也是一本影像編輯教科書等級的絕佳範例。 另外,我在誠品書店看到這本陳立飛(Spencer)寫的《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其實是不經意之中發現到的。我本來是要來找另外一本書,這本書是最近由一位寫程式極為著名的部落客所寫的一本有關於快速開發系統並上線成功的方法論。基於好奇,去誠品找來看,卻發現旁邊有本書賣到只剩兩本,一堆書山硬生生的出現了一個山谷,這讓我更好奇了。不翻還好,一翻不得了。裡面有一句話,讓我把它帶回家。他說:「我表面上是在寫作,其實本質上是在經營網路時代全新的社交方式。」原來,這是網路時代塑造個人品牌的最佳方式。用寫作來呈現出個人特色,別人也拿不走。當然書中也敘述了很多寫作的方式與手法,堪稱一本人生指南與創作圭臬。 這兩本書,一本是影像,一本是文字,有何關連呢?當然有。前著是以影像為文字來述說故事,後者是鼓勵寫作來塑造個人特色,以及寫作的方法論。就「影像編輯」與「寫作方法論」在某個角度而言,它們是「異名同義」,也就是同一回事啦!這樣參照閱讀,前後對照,佐以清茶醒腦,配以雅音繞樑,不知道會擦出什麼火花哩! 好了,已經寫的落...

《私京都:單車徒步輕旅行,春櫻、夏綠、秋楓、冬雪,自遊自在!》

我耗時四個多月日以繼夜的寫作,收錄四百多張照片,達320頁,寫關於京都遊記的新書已經上市了。 書名是《私京都:單車徒步輕旅行,春櫻、夏綠、秋楓、冬雪,自遊自在!》 作者:      許朝益   出版社:    日日幸福    出版日期:2018/03/14 語言:      繁體中文 定價:      399元 ISBN:     9789869583862 博客來網路書店購書去! 內容簡介 鏡頭下的京都四季慢旅,療癒心靈的和風之美 悠遊穿梭這座古老優雅、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滿是感動!   京都身為千年古都,是歷史文化古蹟寶庫。17座寺院、神社及城堡,共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登錄為「古京都遺址」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更是自行車的天堂,街廓整齊不易迷路,道路平坦容易騎乘。帶著相機,騎著自行車,散步或是搭乘公車或電車,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時而進行「途中下車」,輕鬆悠閒的暢遊京都大街小巷與各地景點、寺院,以自己的步調,尋找喜愛的地方,獵取美麗的鏡頭,享受美好感動。   本書320頁全彩,以京都春櫻、夏綠、秋楓、冬雪風情各異的四季為經,以路線景點的特色為緯,將京都魅力所在,排列組合成一套屬於個人獨特觀點、暢快淋漓的旅行方式,為京都愛好者提供另類經驗參考。   ◎以自在旅行方式,於春夏秋冬四季,體驗京都的點點滴滴,用細膩影像記錄京都之美,並以遊記的書寫方式,分享京都觀察及心得。   ◎可以自由組合自行車或徒步或加上電車等路線,創造出美學的、詩意的、禪意的、浪漫的、節慶的、季節的……探索屬於自己的京都旅程。   ◎全書每一條路線都是獨立,從任一季節、路線閱讀皆可,也可以依照春夏秋冬順序翻閱。   ◎拍攝櫻花、紅葉、神社攝影技巧和光線與構圖解說。以及在京都騎自行車的方式還有注意事項。

Pure Land 淨土 : 許朝益攝影集

淨土的經緯不可測量, 只能在心中探索, 有佛無佛、出世入世……, 直至出入自在, 當下即是淨土!

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看攝影及攝影集編輯

楊德昌導演真的是台灣電影史上最優秀的導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真的是華語片最佳影片。 (以上都沒有之一) 楊導演在這部片中,做到了同時 影像、聲音及隱喻都有各自表述的情境與表達意涵,而確又將它們不著痕跡的融合在一起。 它們有時候是自相矛盾,有時候確又相應,合起來有時候又讓人有不同的感受。觀者若能細細品味,往往在觀後還能夠回味無窮。能夠做到這一點,我想大概沒幾位導演有這種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