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3 分段徒步環島感想



今年2023年是兔年,我剛好年滿六十歲。人生已經一甲子,過往的羈絆(家族事業、養兒、工作不順、母親病故)已經遠去,也該去完成接下來該做的事。於是在農曆過年的初二開始,我便開始了分段環島,除去有事以及天氣的因素,我花了38天,共1083公里,終於在6/6走完最後一段徒步行程後圓滿。

我為什麼會想要去徒步環島,大概有兩個原因:

1. 因白沙屯進香而愛上徒步:2018年我開始走白沙屯徒步進香,進香的過程與感動就不再贅述。總之,雖然徒步很辛苦,但是能夠四處走走看看,體會各地的風土民情,欣賞風景,別有一番滋味,加上徒步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它彌補了我因為膝蓋的問題而終止了將近四十年慢跑習慣的遺憾,於是就喜歡上它。

2. 想要更了解故鄉的土地:2009年開始,我去過非常多次的京都,去過非常多的寺院及神社,經歷了京都春夏秋冬的各種面貌,體驗與拍攝了非常多京都的風情與美景,以我對京都的熟悉程度,甚至在2018年還出了本京都遊記《私京都:單車徒步輕旅行,春櫻、夏綠、秋楓、冬雪,自遊自在!》可見一斑。但是出書了之後,我卻立刻感到羞愧。因為我對於京都這麼熟門熟路,簡直可以用第二故鄉來比擬,但是老實說,我對於故鄉台灣,卻不是那麼的熟悉。有些地方或是地名,甚至是在走白沙屯進香的時候才知道。於是我決定,有一天我要走遍這一片土地。

2022年疫情仍方興未艾,走過白沙屯進香之後,便開始繼續自己的徒步訓練,希望能夠加強自己的耐力與腳程。原本用自行車當成交通工具,現在幾乎都以走路代替,平常會去定期參拜的廟宇也是如此。有時會來個一日徒步,從家裡走到新店碧潭、關渡、淡水、松山、新莊老街等等。里程從四、五公里到十、十二公里,甚至到二十五公里。2022.12.20 更從家中走到基隆車站共三十公里。雖然腳起水泡修養了一週,但這是個人徒步的里程碑,代表我具備了單日八小時徒步里程達三十公里的標準,可以進行徒步環島了。

之後我就開始認真的計畫徒步環島的細節。但是有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就是時間,因為我目前還有一些工作,以及家中一些瑣碎的事務,都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行事曆中,很難找到一大段四五十天的空檔。我在臉書上看到有人是利用假日來進行分段徒步環島,於是我也決定要這麼做。利用平日的空檔時段,分段的進行徒步環島。

基本上,我的計畫是沿著台鐵的路線走,也就是西部是走台一線,東部是走台九線。好處是當臨時有狀況,例如受傷或是需要回家處理事情,就可以到下一個車站,直接坐台鐵回台北。另外,我設定西部以通宵,東部以花蓮新城為分界點,在分界點以北的路段,由於通勤回台北住家的時間單程在兩小時內,所以就不需要找住宿點,走完當天的行程就直接坐車回家,隔天一早再坐車回原地繼續下一段行程。因為住宿費用其實還滿貴的,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住宿費,也可以不用煩惱訂不到住宿的問題。至於恆春半島的部份,原本是想走南迴公路,後來走到枋山,就改變主意往車城走,因為我覺得恆春半島東邊應該有可觀之處。

穿著就以輕便為主,依照當時天候及氣溫決定,衣物盡量少帶以免增加負擔。行李背包基本上以不超過三公斤為限。會帶外掛閃燈,走夜路時以警示來車,保持安全距離。遮陽帽、袖套、毛巾等是必備的防曬裝備。吃的部分,除了當地的小吃飲食店之外,便利商店是最常使用的地方,台灣高密度的便利商店與優質均一的服務水準,讓它成為吃飯休息的絕佳場所。除此之外,必須攜帶一兩包餅乾及一瓶水作為緊急口糧,當體力耗盡的時候可以補充能量,畢竟還是有些偏遠地區沒有便利商店或當地的雜貨店可供補給。

徒步行程的順序方面,我的計畫是從北而南,完成西部的行程之後再走東部。因為西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吃住等補給設施都比較完善,加上是首次徒步環島,所以從西部開始執行計畫,可以累積經驗,作為規劃東部行程的參考。基本上,在通宵以北的徒步行程是當天通勤,所以都是前一天才決定行程,有點隨性,想走就走。中南部的行程就以一段較為穩定的天氣為區間,規劃短天期行程,下雨天的話則不走。例如五天四夜,或四天三夜等的行程,設定好每天的起終點及公里數,以及預先找好幾個當地的住宿點備用。我在2/1完成通宵以北的路段,之後趁著白沙屯進香的機會,走進香回程,完成北港到通宵的路段。之後,從高鐵嘉義站計劃走到台南,結果加碼走到岡山。再從岡山計畫走到枋山走南迴公路到台東,結果到枋山改變計畫,繼續走到車城,隔天走到墾丁,再加碼走到鵝巒鼻。於是三月下旬,西部的徒步行程就完成了。

對於枋寮以北西部平原的徒步經驗,簡言之,就是在城市中穿梭,從一座城鎮到另一座城鎮,其實中間的過渡是很模糊的,甚至感覺是連續的,城市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要說比較有明顯差異的,就是台南、嘉義、雲林、彰化、台中以及苗栗這些縣市的海線地區。海線地帶人煙較為稀少、荒涼,城鎮之間的變化也較為明顯。若是到較內陸的山線地區,如台南市區、高雄市區、彰化市區,就很繁華熱鬧,車水馬龍,市區是一直連續到下一座城鎮的。

徒步經驗中,有幾段是之後再也不會想要去走的路線,例如:岡山段、小港到林園。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工業區。岡山那邊是鐵工廠,小港再過去是中鋼等鋼鐵廠,林園則是有很多化工廠。不僅景觀單調、大型貨車進進出出,嚴重威脅行人安全。基本上是被我列為「無聊+危險」路段,可以省略。

除此之外,我在擁擠市區的徒步經驗,其實並不好。因為台灣除了台北市之外,其它縣市的道路有人行道的並不多,加上店家佔用騎樓或人行道,行人除了要閃避店家的貨物,而走到馬路上,同時也要閃避馬路上的汽機車,其實是險象環生的。若是原本的道路就很狹窄,那麼這個問題就會更嚴重。很期望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看看如何來改善行人的交通安全。

東部方面,從北而南,2022年12月就走到基隆,2023年三月下旬接下去就從八堵走到瑞芳、福隆、大溪、二結、蘇澳,完成東北角及宜蘭的路段。這幾天都是通勤,也是隨性,下雨或是有事就隔個一兩天再走。

接下來的路段就比較有挑戰性,計畫難度也比較高。我大概分成三個部分,一是鵝鑾鼻到台東,二是台東到花蓮,三是蘇澳到花蓮(蘇花公路)。其中蘇花公路是困難度最高的路段。

APC_0848
APC_0942
鵝鑾鼻到台東路段由於地處偏遠地帶,補給點少,需要自帶乾糧,有一段(鵝鑾鼻到尚武)是沒有鐵路可以接駁,住宿點少,選擇也少且價格較高,還有一段(旭海到尚武)中間連續爬坡到海拔460 公尺的壽卡。但是我認為該路段是在環島行程中,風景與海景最美麗的部分。雖然偏遠辛苦,但卻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我在四月初完成五天四夜的行程。

APC_1139

蘇花公路的部分,我是從北往南計畫分成四天的行程。蘇澳到南澳、南澳到和平、和平到新城、新城到花蓮。這段行程號稱是台灣環島行程中最艱辛困難且較危險的部分。原因如下:

1. 路幅狹小,人車爭道。
2. 隧道很多,行走不易。
3. 較易坍方,危險性高。
4. 補給點少。

蘇花公路依山傍海而建,路旁就是懸崖峭壁,形勢險峻,風景非常優美,但是路幅不寬,車流也大,常常需要與車輛爭道,相當危險。不過這個情形在蘇花改通車之後,舊的蘇花公路改稱台九丁線,基本上就沒什麼車,大多數的時間是一個人包場,可以慢慢徒步欣賞美景,反而是一個大優點。但是與蘇花改共線的路段,還是要與車輛同行,必須要小心。另外蘇花公路的起伏很大,一下子上坡又一下子下坡,一天可能要走個兩三次上下坡,所以常常被徒步環島者形容成大魔王路段。

蘇花公路有個特點,就是隧道多。若是不習慣或是害怕走隧道,那麼大概跟蘇花公路就沒有緣份了。其實走隧道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與危險,因為基本上隧道的兩側都有水溝蓋,只要走在水溝蓋上面就可以了。至於大車來來往往的超大噪音及壓迫感,就要自己去適應了。我是覺得還好。若是沒有和蘇花改共線的台九丁隧道,沒有車子來往的時候反而是很安靜的。

再來,蘇花公路常常坍方,一下大雨或是天氣不好,就會有落石。所以我都是挑好天氣才去走,很大的原因是安全考量。走蘇花公路時,盡量要走在靠外側,也就是靠海的一側,一方面是可以欣賞風景,一方面也是避開在內側可能被落石擊中的危險。另外一提的,是從北往南的方向走,而且是走在靠海一側,其實是逆向的,但是可以看見往自己的方向開過來的車輛,這樣也比較安全。

最後,補給點少,只有在東澳、南澳、和平有便利商店,其他的地點有台鐵車站,不過都是小站,沒有商店。所以走蘇花公路時,一定要自備糧食,可以多帶些,以備不時之需。

我原本計畫用四天走完蘇花公路,結果三天就走完。分別是:蘇澳至武塔、武塔至和仁、和仁至花蓮。這三段都是分成不連續的三天。因為蘇花公路在春季常常下雨,天候不佳,往往好天氣只有一天,隔天就下雨,所以只好走個一天,再等下一個好天氣再走。所以蘇花公路就拖了三個禮拜才走完。

走完蘇花公路,心中大石落下,鬆了一口氣,總算完成徒步環島路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如果問我還想再走蘇花公路嗎?我的答案是可以走部分路段。因為沒有和台九線共線的舊蘇花路段(台九丁線),車流非常少,基本上已經變成徒步友善的景觀公路了,非常建議在天氣好、沒有坍方疑慮的日子到此一遊,享受在懸崖峭壁上欣賞海天一色的絕佳美景。這些路段是:蘇澳到東澳,武塔到漢本,和仁到大清水(大清水後與台九共線直到崇德車站才能接駁)。

計畫是走到花蓮,但是這次有連續兩天的好天氣,所以就決定在花蓮住一晚,隔天繼續南下走到鳳林,然後再搭車回台北。

APC_1693

接下來是台東到花蓮的花東縱谷路段,應該也是比較輕鬆,而且風景優美的部分。行程計劃分成六天走完166公里,分別是:台東到鹿野,鹿野到池上,池上到玉里,玉里到瑞穗,瑞穗到鳳林,鳳林到花蓮。其中鳳林到花蓮已經先完成了,所以只剩下五天的行程。本來想一次走完,但是因為剛好其中有一天有事要處理,所以分成兩天和三天的行程。

第一次的兩天一夜行程,第一天的台東到鹿野只有20公里,是因為台北搭乘自強號到台東已經11:15了,所以這一天的里程數安排的較短。當天行程結束,搭電車回台東車站附近的民宿休息,第二天早上再搭區間車回到鹿野繼續行程。鹿野到池上這一段路實在是陸路中(非海岸公路),最漂亮最值得徒步的一段。當日天氣晴空萬里,藍天白雲,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景觀,非常壯觀與美麗。尤其是關山到池上,景觀更進一步。在跨過德高陸橋由高處望向池上方向,那風景簡直是可以用天堂來形容。池上這段真是花東縱谷的精華,在環島行程中絕對可以排上前三名。其實池上風景區非常遼闊,這次只是先路過趕行程,還沒有時間停留,心想未來應該要再來池上好好的走走看看。走到池上市區,也發現池上街市與農會的賣場規劃設計的相當現代與時尚,可以看出池上鄉有用心在經營這塊地方。我在農會的賣場買了米和米菓,就搭自強號回台北。

APC_1649

第二次的三天兩夜行程,就會完成在東部的整個徒步計畫。第一天早上依舊是搭自強號從台北到池上,從池上走到玉里。第二天從玉里走到瑞穗。第三天從瑞穗走到鳳林。

第一天從池上走到玉里,天氣陰陰的,讓綠油油的農田顯不出它的青翠。下午走到富里,開始走玉富自行車道,這是由舊鐵路線改的,走這條路線挺愜意的,遠離台九線的車聲喧囂。後來因為之前地震的關係,跨過秀姑巒溪的橋斷了,斷掉的地方剛好在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紀念碑處,之後只好改走玉里大橋到達玉里鎮。感覺玉里鎮還滿大的,市區還滿繁榮的,有可以住在這裡的感覺。

隔天一大清早出發,翠綠的稻田依舊,不過到了舞鶴之前,就變成丘陵地形,開始爬坡。所以花東縱谷的美麗稻田景觀,大概從鹿野開始,到了舞鶴就結束了。下午三點走到瑞穗,由於還有時間,決定先去民宿check-in,然後再輕裝走到富源,這樣隔天到鳳林的路程只剩二十二公里,可以早點到鳳林,逛逛這個小鎮。

原本覺得富源應該只是一個小站,結果發現富源本地也是個觀光區。車站附近的街道商店明顯有規劃整理過,看來又是個有機會可以再造訪的地方。坐區間車回瑞穗民宿,隔天再回到富源,繼續最後一段徒步行程。經過光復糖廠照例去吃冰,再經萬榮,最後抵達鳳林,完成花東縱谷的徒步行程,這個日期是2023年5月26日下午三點左右。之後稍微逛了逛市區,才搭區間車去花蓮住宿,隔天逛花蓮市區就屬於觀光慶祝性質,讓原本三天兩夜的旅行變成四天三夜。

APC_2221

後來在整理資料時,發現缺少了一小段路程,就是原本應該從北港走到台南,但是當天是搭高鐵到嘉義高鐵站才開始走的,所以就缺了北港到嘉義高鐵站這十四公里。於是在6/6規劃一個兩天一夜的小旅行,把這一段空缺補起來。當時中南部的天氣就已經非常炎熱,幸好距離不長。整個分段徒步環島計畫在夏天正式來臨之前完成,寫下個人徒步旅行的里程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從擲筊學到的事

擲筊的目的與功能 擲筊(跋桮)是道教信仰中一種祈求神靈意見的工具,我發現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擲筊不僅是作為人與神明之間溝通的一種工具,如能善加運用,更能讓神明指點與幫助信眾,發揮濟世救人的精神與目的。 擲筊的原則 一般會將擲筊斥為迷信,主要是因為只看到了擲筊本身的隨機性,認為擲筊所顯示的聖筊或陰筊,只是隨機出現的現象,並非神意,進而否定無形神明的存在。然而並非如此。因為: 無形的神明是存在的,而且神明可以控制筊杯。 擲筊有嚴謹的規則,並非依賴隨機而成的卦象。 就嚴謹的規則而言,請見(註一) 所列的書。我要在此強調,因為擲筊有嚴謹的規則,有邏輯的流程,所以問出來的答案才有意義。 寺廟的選擇 神明是住在寺廟裡的,所以要問事,請神明幫忙,最好是去寺廟裡問。 首先,我建議去問事的寺廟,有以下幾個原則: 1. 地方大廟 雖然廟越大,並不代表就越靈,但是該廟一定要在地方上是一座指標性的寺廟,這樣的話,至少有一定的水準在。 2. 以正神為主 所供奉的神明應以正神為主,如觀世音菩薩、天公廟、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等等。正神明道德、修正氣,也是我們處世為人效法的對象。 3. 百年歷史 廟有一定的歷史,代表著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驗。 4. 有口碑、事蹟豐富 若是有很多事蹟,代表著該位神明神通廣大,很會辦事。 5. 香火鼎盛 很多人在拜的廟宇,當然該廟的神明遇到的案子數量就越多,種類也就越豐富,這代表該廟的神明處理事情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我們要問、要祈求的事情,想必也能駕輕就熟。    不建議 1. 香火不興盛、沒什麼人拜 這種寺廟有幾種可能,也許是正神已經不在了,或是廟方管理人道德有所虧欠,或不會經營,亦或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這種寺廟除非與你有特殊因緣,否則不建議。 2. 個人宮壇 像有些個人宮壇有詐騙的行為,所以必須看清楚,不要事情沒解決,反而被騙財,甚至騙色。 3. 陰廟 到陰廟許願祈求,通常是需要還願的,就是和鬼神交換條件,倘若願望達成卻忘記還願,恐怕會產生一些問題。所以建議去祭祀正神的廟參拜,因為正神無所求,不會因為你忘記還願而責怪甚至降禍於你。 入廟後參拜及擲筊的流程 通常遵循「 左青龍進,右白虎出 」的原則,由面對著廟的方向,右邊的門進入,中間的門是給神明出入的,所以信眾不得從此進出。 進廟之後,將供品及金紙置於供桌上,然後取香依照廟方所...

祖先遷葬的奇事

緣起 我們家祖先的墓一共有三個,一個是高祖母許劉員、曾祖父許求、曾祖母許潘烏甜合葬的墓。一個是祖父許財旺的墓。另一個是祖母許陳快的墓。 為何會想要遷葬? 一來是祖先的墓有點年久失修,祖父墓的墓碑甚至有反潮變色的現象,代表墳墓內部已經浸水。考量修墓的經費可能會很多,對於大家而言,可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二來是我們這一代的年紀漸漸的老了,下一代的子孫不見得會照顧這些祖先的墓。如此的話,對於祖先就有所虧欠了。必須得考慮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案。 第三,是來自小弟 Jemic 的訊息,他說有來自祖先的一些訊息及徵兆,要我們子孫好好處理祖先墓的事。其經過也是滿奇特的,請參考 他的部落格 。

《私京都:單車徒步輕旅行,春櫻、夏綠、秋楓、冬雪,自遊自在!》

我耗時四個多月日以繼夜的寫作,收錄四百多張照片,達320頁,寫關於京都遊記的新書已經上市了。 書名是《私京都:單車徒步輕旅行,春櫻、夏綠、秋楓、冬雪,自遊自在!》 作者:      許朝益   出版社:    日日幸福    出版日期:2018/03/14 語言:      繁體中文 定價:      399元 ISBN:     9789869583862 博客來網路書店購書去! 內容簡介 鏡頭下的京都四季慢旅,療癒心靈的和風之美 悠遊穿梭這座古老優雅、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滿是感動!   京都身為千年古都,是歷史文化古蹟寶庫。17座寺院、神社及城堡,共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登錄為「古京都遺址」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更是自行車的天堂,街廓整齊不易迷路,道路平坦容易騎乘。帶著相機,騎著自行車,散步或是搭乘公車或電車,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時而進行「途中下車」,輕鬆悠閒的暢遊京都大街小巷與各地景點、寺院,以自己的步調,尋找喜愛的地方,獵取美麗的鏡頭,享受美好感動。   本書320頁全彩,以京都春櫻、夏綠、秋楓、冬雪風情各異的四季為經,以路線景點的特色為緯,將京都魅力所在,排列組合成一套屬於個人獨特觀點、暢快淋漓的旅行方式,為京都愛好者提供另類經驗參考。   ◎以自在旅行方式,於春夏秋冬四季,體驗京都的點點滴滴,用細膩影像記錄京都之美,並以遊記的書寫方式,分享京都觀察及心得。   ◎可以自由組合自行車或徒步或加上電車等路線,創造出美學的、詩意的、禪意的、浪漫的、節慶的、季節的……探索屬於自己的京都旅程。   ◎全書每一條路線都是獨立,從任一季節、路線閱讀皆可,也可以依照春夏秋冬順序翻閱。   ◎拍攝櫻花、紅葉、神社攝影技巧和光線與構圖解說。以及在京都騎自行車的方式還有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