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老師出題之續攤
好不容易做完作者碩士畢業製作之「影像的四層意義」的分析筆記,臉書的留言早已留下下列訊息:
吳嘉寶 碩士畢業製作研究完之後,
一、請特別注意入口右邊的兩張黑白照片和正面的那大約六張照片之間的關係。問問自己,畠山想要藉這兩組照片傳遞什麼樣的訊息。
二、入口左邊面向裡面的那片牆開始的前幾張照片,你能感受到什麼樣的訊息?
三、入口正面的高壓電塔照片的背面的那些雪景照片的整片牆,和對面他在墨西哥拍的哪組照片,他想藉著這兩組照片談論什麼樣的議題?
四、最重要的是331大地震之後他拍的很長大約有五十公尺左有的哪組照片的最後一張大海的句點式的照片和它前面大約10-15張照片之間有什麼脈絡關係?
五、最最最重要的:兩人都是311震災的受害者,畠山直哉和志賀里江子兩人對311大地震的詮釋,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這兩種風格你會如何形容?尤其兩人都是使用全然相同的同一個展場。請注意兩人使用相同展場的思維脈絡。
哇!還有五題呀!我看阿寶老師大概是全天下最盡責的老師了,因為,連我們這些早已畢業多年(其實只有五六年啦.....)的視丘校友,還會用臉書遙控、而且還咄咄逼人的出題目,要我們交作業。
其實說老實話,對這種「痛苦的幸福」,倒是滿感激的。因為老師總是會對有心學習的人,盡最大的努力來教導,給予方向。有這樣的老師,其實是幸福的。
好了,肉麻話說完了,作業還是要做的。
各位有沒有發現,阿寶老師出的題目,其實是一種指引,一個如何看這個展覽的指引。而且,把重點都劃出來給你看。在第一輪瀏覽的時候,我就已經猜測到這個展的重點脈絡。果然和老師出的題目是吻合的。不過,薑還是老的辣,像第一題我就沒有注意到。
以下便逐題分析:
第一題
一、請特別注意入口右邊的兩張黑白照片和正面的那大約六張照片之間的關係。問問自己,畠山想要藉這兩組照片傳遞什麼樣的訊息。開頭的兩幅作品,名稱是「哲學家們」,與相鄰的六張倒塌的高壓電塔所形成的複雜鋼樑結構的照片關係。我想,有兩種解釋。
其一,因為哲學家要解決的是人生的問題,是思考這個世界如何運行的根本哲理性思想。所以對照於複雜結構的照片,似乎在暗示著這種對應關係。「很多很多哲學家們,都想要解開這個複雜難解的問題」。
其二,因為後一組六張照片是倒塌毀壞的電塔,似乎是指涉「哲學家們的結論,世界終將毀滅」。對世界抱存著一種悲觀的思想。
哲學家們的名字。 象徵人類先知
倒塌的高壓電塔。 象徵毀滅
對應關係的語意:先知們預言毀滅
第二題
二、入口左邊面向裡面的那片牆開始的前幾張照片,你能感受到什麼樣的訊息?已經結束的滑雪季,從空無一人的餐廳望向人數稀少的滑雪場,一部毀壞的汽車,兩個人渺小的人孤寂的在山頂望向遠方的城市,映照到的是光禿寂寥、寸草不生的荒山,殘缺的積水照映著天光,形成完整與殘缺的對比。最後是天蒼蒼、野茫茫的寂寥意象。
這一系列照片似乎隱喻著「無論如何,世界終將崩壞」的負面意涵。
第三題
三、入口正面的高壓電塔照片的背面的那些雪景照片的整片牆,和對面他在墨西哥拍的哪組照片,他想藉著這兩組照片談論什麼樣的議題?所謂「雪景照片」,指的是 A-7。
而「墨西哥照片」指的是 A-5
及 A-6。
我想,這裡主要是談論「人與環境、生態的議題」。
人類為了生存,乃至於經濟發展,或多或少破壞了環境與生態。在 A-7 的系列照片中,從渺小的人類,到人類在巨大冰河中鑿洞,雖有能力在冰封的高山頂蓋建築物,顯示人類的能力。A-7-03 表現的是山脈被冰河切削過後的結果,有如蛋糕被刀子切過一般的整齊平整。相較於大自然,人類的能力還是遠遠不及於大自然的千萬分之一啊!
而在 A-5 這組照片中顯示的,左邊是人類修建的高樓大廈,右邊卻是幾乎被鏟平的丘陵。人類用破壞自然環境的方式,建築起自己的瓊樓玉宇。這幅作品展現了作者所提到的『風景的「雙義性」』。一幅地景攝影,卻同時顯現正面意義與負面意義、繁榮景象與破壞傾頹。
A-6 這組照片所呈現的是人類的建築物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由建築物所形成的城鎮,逐漸的擴散到所有的地表,就連綠地也是供人類娛樂的高爾夫球場。人造建築多到覆蓋整個地表,竟然取代自然風景成為人類拍攝的「風景」,不僅如此,建築物也已經包圍了僅剩下的山丘,但是連山丘上都插上了人類設立的各式天線。
人造建築物,取代了樹木、草地等自然物體成為這個星球上人類居住地的主要景觀。畠山直栽用旁觀的角度與長焦取景的拍攝方法,讓我們「凝視」我們人類自己,對這個地球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在讚嘆大數量建築物所形成的美時,我們不禁要問問自己,這個地球,還是原來的地球嗎?
第四題
四、最重要的是331大地震之後他拍的很長大約有五十公尺左右的那組照片的最後一張大海的句點式的照片和它前面大約10-15張照片之間有什麼脈絡關係?
所指的照片組是 B-3 部分,最後一張大海照片指的是 B-5。
B-3 前10~15張的照片是 311海嘯過後,各地被摧毀的實際慘況,這是事件的開頭。
B-5 那張大張的大海作品,是一張平靜湛藍的大海照片,可以被視為這一系列的結尾。
由開始到結束。
由極度毀滅到療傷平復。
這張海的意象是平靜的、深邃的、晦暗的。海回歸平靜了,也表示災難遠去,但還是有些負面的情感無法抹去,暗藏在腦海的底部,變成最深沈的記憶。
這片大海,也象徵了一種想像空間。毀滅之後的重建,會是什麼樣子呢?作者大概也有這樣子的想法吧。
另外,這深藍的近乎黝黑的海,似乎也象徵了一種恐懼,一種不知何時會再發生的恐懼。
第五題
五、最最最重要的:兩人都是311震災的受害者,畠山直哉和志賀里江子兩人對311大地震的詮釋,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這兩種風格你會如何形容?尤其兩人都是使用全然相同的同一個展場。請注意兩人使用相同展場的思維脈絡。
就風格而言:
畠山直哉:直視的、凝視的、有距離的,靜觀的、客觀的、平靜的、和緩的、紀實的、平舖直敘的。
志賀里江子:非正常視角的、主觀的、情緒化的、激烈的、內心的、詭譎的、多變的、想像的、不可預期的。
就展場的脈絡而言:
畠山直哉:是一個依照傳統方式佈展的攝影展,依照線性的思維安排作品,進而鋪陳作品意念。作品的平實整齊的排列,讓觀者很容易的了解脈絡,並欣賞作品。室外燈光不會影響展場的照明,所以日夜的觀展經驗並無分別。
志賀里江子:則是非傳統的攝影展、或是稱為藝術裝置展亦可。她以非正常視角、主觀的、想像的拍攝手法製作的等身大的作品輸出,本身就具有震撼性。
展場的觀賞路線有非常多條,並不是一個直線式的設計,而是縱橫交叉的方式,間或等身大的石塊照片及大幅尺寸的作品,讓人有點置身於巨石陣中的錯覺。作品的語意及脈絡因為沒有固定的路線,以及眾多的排列組合而顯得錯綜複雜、變化多端。
展場的建築本身外牆為玻璃帷幕,戶外陽光可以直射室內。加上展場並沒有對戶外的陽光射入做遮擋,所以白天會有光線及陰影在展場中,增加另外一種視覺效果。而晚上並沒有這種效果,只有靠展場的燈光,感受和白天截然不同。感覺上白天比較像是在自然的環境中,晚上則是投射燈的感覺,加上作品的氛圍,感覺有點詭異。
本篇總結
展覽的主要旨趣:人與環境的關係
透過所謂風景的「雙義性」,呈現因果或時間的前後關係,或是同時存在的對等關係,闡釋人對於環境(自然)的影響。
第二部份,也藉由震災的照片來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
展覽一開頭的兩組照片(A-2,A-3),其對應關係似乎引申這一切的一切(展覽想要探討的議題,包括311海嘯的影響),應該有一種哲學性的思考或解答。
作者只展現其中的關係、過程、脈絡,但是並沒有給予答案。就像是最後一張大海的照片,讓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對應開頭的作品脈絡,似乎是把這件工作丟給了哲學家去做吧。
對於311震災的部份,畠山在作品中並沒有表達太多的情緒,只是平鋪直敘的記錄地景的變化。這或許是他個人含蓄的表現方式吧。
我想,身爲一位日本人,特別是故鄉被大海嘯在瞬間摧毀殆盡的日本人,其哀傷與恐懼自是外人無法體會的。哀傷自會沉澱,但在心裏的深處,最難以釋懷的,應該是不知何時會來臨的毀滅。我想這也是所有日本人揮之不去的惡夢吧。就像結尾的那張平靜,但深藍到幾乎黝黑的大海,不知什麼時候會再變成可怕的惡魔撲將而來,並在瞬間摧毀一切。
後記:
心得是:
從仙台回來,經過將近十天的沈澱、反思、咀嚼與消化,我現在對影像的想法,以及層次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其實並不是這個展的作品有多麼驚天的神奇,而是我觀察、思考、想像、與沈澱出結論的過程,是實際親身經歷的。這種自身體悟的學習才是印在骨子裡頭,怎麼挖也挖不走的學習經驗。
這一趟值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