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09 京都夏遊記 - 祇園會館

IMG_7162b
祇園會館(Gion Corner)是一處能夠輕鬆鑑賞祇園傳統技藝的地方。包括茶道、彈琴、插花、雅樂、狂言、京舞及文樂等京都獨有的古典技藝登場,令人賞心悅目。這裡僅限定在每年的3月~11月期間開幕,每天公演2次。位置很好找,只要順著花見小路行走十分鐘便可到達,是外國人想一窺京都古老傳統的好去處。

晚上八點半開始,很多外國人都已經在座位上等待了。右邊是茶道專用的茶席,一開始就會在這兒表演茶道了。先前在櫃台有各國語文的說明,我拿了一張中文版的,上面對每一段表演都有說明,我把它節錄並稍加潤飾如下。

茶道

品茶傳統是在公元八世紀起源於中國。平安時代末期(十二世紀)時,由到中國學習的禪宗僧侶傳入日本。當時,只是在禪宗寺院及貴族階級飲用,到了十四世紀才開始普及。

之後,禪僧(千利休有出家嗎?) 千利休(1521-1591)(應該是1522)將茶道發展成為以"和敬靜寂游"(按:應為"和敬清寂") 為理想的茶道方式,奠定了現今茶道的基礎。

到了江戶時代(十八世紀),茶道逐漸形成很多流派,每個流派的作法雖有不同,但都保留並遵守千利休創立的基本規則。

(看來,這說明還有滿多錯誤的喔!)
IMG_7050b



現場徵求兩位志願者充當客人,萱老師第一個舉手,她和另一位洋人小姐就當客人。在開始泡茶之前,先奉上點心。
IMG_7052b



接著茶道老師上場,表情專注、舉止從容的開始了泡茶程序。

IMG_7059b



舀水

IMG_7063b



把茶碗洗乾淨

IMG_7065b



很專注的擦拭茶碗。

IMG_7067b



示意客人享用茶點。

IMG_7069b



接著舀起一小匙抹茶,置入茶碗。

IMG_7071b



一樣專注的用柄枃舀起一瓢熱水。

IMG_7076b



倒入碗中。

IMG_7080b



柄杓慢慢的放回原位,手的姿勢及角度都有規定的呢!

IMG_7082b



開始使勁的用茶筅前後攪拌。

IMG_7087b



茶泡好了,向來賓致意。

IMG_7089b



第一碗茶由助手放到客人面前,老師再泡第二碗茶。

IMG_7092b



在泡第二碗茶時,舞台上也開始『彈琴』的表演了。

IMG_7095b



琴(箏?)

琴是帶有十三根弦的一種樂器,約一千三百年前從中國傳入日本。當時,在皇宮演奏所謂宮廷雅樂時使用,後來用途逐漸擴大,和其他樂器也經常合奏。

琴樂給人們帶來文雅莊重的氣氛,因此頗受歡迎。如今,也常與西洋樂器合奏,但依然保持著古色古香的傳統。
IMG_7096b



間或著插花的表演

IMG_7102b



插花

日本的插花是從佛教的供花開始的。到了桃山時代(十六世紀),隨著茶道的普及,插花作為茶室的裝飾方式,也產生了很多流派。以後,插花技術進一步發展並形成各種形式,再加進宗教與精神世界的色彩,奠定了插花的基礎。

插花大致上可以分為六種形式,即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意匠花、前衛花。其中,盛花開始於明治時代(十九世紀)。投入花和盛花都具有現代感,形式雖然相似,但使用的花器形狀不同。

IMG_7103b



說明中說,插花表演的是投入花形式的插花。

IMG_7107b

IMG_7109b



忘我的彈奏著。

IMG_7115b



布幕降下,表演者恭敬的向觀眾行禮。

IMG_7117b



不一會兒,開始了『雅樂』的表演。

雅樂

公元八世紀,亞洲各地有各種樂曲及樂器傳到日本,如朝鮮的新羅樂、百濟樂和高麗樂,印度的林邑樂,亞洲南部的伎樂,中國的唐樂,以及中國北部的渤海樂。其中有些樂曲在當地雖已絕跡,但卻在日本得以發展。在平安時代(九世紀),又加進了日本獨特的創作,形成了日本的傳統藝術。當時,常在宮廷晚會或寺院的宗教儀式演奏。這些古代樂曲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歌謠為主的郢曲,另外一種是以樂器演奏為主的雅樂。雅樂之中,有很多是帶有舞蹈的舞樂。在此演出的就是舞樂。

IMG_7119b



IMG_7120b



接下來則是『狂言』的演出。

狂言

狂言是在能樂幕間用當代的口語演出的一種喜劇。狂言起源於十五世紀,原來是由曲藝、短劇和原始舞蹈組成。在廟會的慶祝活動中,為了祈願耕耘順利、五穀豐收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十六世紀以後,在幕府將軍的保護下,逐漸得以普及。特別在武士時代,狂言被看作是一種涵養。

狂言的寫實性跟能劇的象徵性造成鮮明的對比,這一寫實性和語言內容引起戲劇評論家的注目。

現在,狂言分大藏派與和泉派兩個流派,狂言與能劇相比,所用的面具不同,而且前者使用的面具機會也不多。

IMG_7132b



因為聽不懂日文,所以只能從他們的肢體語言去猜測。

IMG_7135b



不過有時卻很好笑。

IMG_7139b



光看這個樣子,就感覺很白目的樣子。:-)

IMG_7141b



ㄟ~~怎麼把我也綁起來了?有沒有搞錯啊?

IMG_7146b



後來不知說了什麼,兩人一起大笑。

IMG_7152b



跟老者之間想必又是一堆好笑的台詞。XD

IMG_7156b



不用我解釋,光看這樣,就讓我想起以前的日本爆笑秀『八時全員集合』。

IMG_7158b



身著華麗和服的舞妓上場了,表演的是『京舞』。不過今天兩位的臉都有點臭.......。

京舞

舞蹈可以分為舞和蹈兩種。

蹈起源於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是歌舞伎中的一部分。其特點是以身體的動作來強有力地表現各種感情。

另外一種,舞,是起源於以京都為中心的關西地區。一般都在房間裡表演。它繼承能樂的影響。其中的京舞起源於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它繼承了高雅的宮廷風格,以後發展為京都具有代表性的藝術。

每年春天在京都都有表演"都舞"的傳統習慣。它也是以京舞為基礎的。參加表演的是祇園的舞妓和藝妓。他們都穿著炫麗多彩的和服,翩翩起舞,吸引了許多的觀眾。

IMG_7162b



IMG_7169b



IMG_7177b



IMG_7194b



IMG_7206b



IMG_7208b



最後的是木偶戲,稱為『文樂』。

文樂

文樂是日本的一種木偶劇,已經有一千兩百年的歷史。

到了十六世紀,竹本義太夫在當時的首都京都創立了文樂。竹本義太夫是以義太夫曲調的創始人而聞名的。所謂義太夫曲調是指文樂的音樂和道白。

義太夫曲調反應了當時商業最發達的城市 - 大阪商人的日常生活,並在大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功的理由是因為文樂符合大阪商人生氣勃勃的生活氣氛。對他們來說,高尚的戲劇不如有趣的通俗戲劇更接近自己的生活現實。義太夫曲調生動的表現了人間的喜怒哀樂。

IMG_7213b



木偶全靠兩旁全身穿黑衣黑帽的人操控。

IMG_7216b

木偶的表情栩栩如生。

IMG_7221b



還能爬梯子到上面的鐘樓呢。

IMG_7233b



也能擺出萬般風情呢!

IMG_7239b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從擲筊學到的事

擲筊的目的與功能 擲筊(跋桮)是道教信仰中一種祈求神靈意見的工具,我發現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擲筊不僅是作為人與神明之間溝通的一種工具,如能善加運用,更能讓神明指點與幫助信眾,發揮濟世救人的精神與目的。 擲筊的原則 一般會將擲筊斥為迷信,主要是因為只看到了擲筊本身的隨機性,認為擲筊所顯示的聖筊或陰筊,只是隨機出現的現象,並非神意,進而否定無形神明的存在。然而並非如此。因為: 無形的神明是存在的,而且神明可以控制筊杯。 擲筊有嚴謹的規則,並非依賴隨機而成的卦象。 就嚴謹的規則而言,請見(註一) 所列的書。我要在此強調,因為擲筊有嚴謹的規則,有邏輯的流程,所以問出來的答案才有意義。 寺廟的選擇 神明是住在寺廟裡的,所以要問事,請神明幫忙,最好是去寺廟裡問。 首先,我建議去問事的寺廟,有以下幾個原則: 1. 地方大廟 雖然廟越大,並不代表就越靈,但是該廟一定要在地方上是一座指標性的寺廟,這樣的話,至少有一定的水準在。 2. 以正神為主 所供奉的神明應以正神為主,如觀世音菩薩、天公廟、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等等。正神明道德、修正氣,也是我們處世為人效法的對象。 3. 百年歷史 廟有一定的歷史,代表著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驗。 4. 有口碑、事蹟豐富 若是有很多事蹟,代表著該位神明神通廣大,很會辦事。 5. 香火鼎盛 很多人在拜的廟宇,當然該廟的神明遇到的案子數量就越多,種類也就越豐富,這代表該廟的神明處理事情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我們要問、要祈求的事情,想必也能駕輕就熟。    不建議 1. 香火不興盛、沒什麼人拜 這種寺廟有幾種可能,也許是正神已經不在了,或是廟方管理人道德有所虧欠,或不會經營,亦或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這種寺廟除非與你有特殊因緣,否則不建議。 2. 個人宮壇 像有些個人宮壇有詐騙的行為,所以必須看清楚,不要事情沒解決,反而被騙財,甚至騙色。 3. 陰廟 到陰廟許願祈求,通常是需要還願的,就是和鬼神交換條件,倘若願望達成卻忘記還願,恐怕會產生一些問題。所以建議去祭祀正神的廟參拜,因為正神無所求,不會因為你忘記還願而責怪甚至降禍於你。 入廟後參拜及擲筊的流程 通常遵循「 左青龍進,右白虎出 」的原則,由面對著廟的方向,右邊的門進入,中間的門是給神明出入的,所以信眾不得從此進出。 進廟之後,將供品及金紙置於供桌上,然後取香依照廟方所...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攻略

  西國三十三靈場納經帖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有著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朝聖之路。我發願要在2024年完成「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在搜尋資料及計畫行程的階段時,發現在網路上的行程資料很少,不像「四國遍路」的行程資料豐富且多樣(車行、徒步及混合大眾交通工具)。於是在我進行這次巡禮之際,我盡可能的詳細紀錄行程細節,並編輯整理之後公佈,希望能夠對有意願進行此項朝聖計畫的人有幫助。 「西國三十三所」雖然不如「四國遍路」的寺院多,只有三十三所,加上三所別格寺院,也只有三十六所寺院。不過這些寺院的分佈非常的廣闊,最西邊的圓教寺在兵庫縣姬路市,最東的華嚴寺位於岐阜縣,最南邊的青岸渡寺在和歌山縣,最北邊的成相寺到了日本海側的京都府,直線距離來說,南北有二百二十多公里,東西有一百九十多公里,橫跨兵庫縣、京都府、大阪府、滋賀縣、和歌山縣、奈良縣、岐阜縣,範圍之大,除非開車,絕非短短數日能夠完成。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寺院分佈圖 巡禮的交通方式如同「四國遍路」,有徒步、開車,以及「混合大眾交通工具加徒步」的方式。我是採用後者,所以必須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刻表進行非常仔細的研究,以利於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率的接駁。以我的經驗來說,計算接駁的時間及搭乘的班次是計畫行程中最耗費時間與精力的部分。好在現在有 Google Maps,可以協助我做路線與交通工具的選擇與接駁規劃。 另外,我採用兩種方式來進行巡禮:將所有寺院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比較靠近京都的二十所寺院,第二個部分是離京都很遠的外圍寺院。第一個部分我在2024年5月份完成,第二個部分則是在2024年12月完成。京都附近的20所寺院的交通方式其實非常簡單,大部分都位於市區,搭乘地鐵公車或徒步皆可抵達,交通方式網路上的資料很多,此處不再贅述。我只針對比較偏遠且大眾交通工具較不便利的寺院做解說。 我購買外國人才能使用的「關西廣域鐵路周遊劵」來節省交通費用,所以行程儘量選擇使用JR(鐵路)的方式。因為一張周遊劵的期限是五日,我購入兩張周遊劵,必須在十日內走完13所寺院才行。 住宿的考量除了預算之外,地點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行程很緊湊,所以都安排在車站附近走路不超過三分鐘的旅館。車站附近通常有超市、超商,採購補給方便。 當然,我的行程是沒有按照寺院番號的順序。如果要按照順序的方式來走也是可以的。...

祖先遷葬的奇事

緣起 我們家祖先的墓一共有三個,一個是高祖母許劉員、曾祖父許求、曾祖母許潘烏甜合葬的墓。一個是祖父許財旺的墓。另一個是祖母許陳快的墓。 為何會想要遷葬? 一來是祖先的墓有點年久失修,祖父墓的墓碑甚至有反潮變色的現象,代表墳墓內部已經浸水。考量修墓的經費可能會很多,對於大家而言,可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二來是我們這一代的年紀漸漸的老了,下一代的子孫不見得會照顧這些祖先的墓。如此的話,對於祖先就有所虧欠了。必須得考慮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案。 第三,是來自小弟 Jemic 的訊息,他說有來自祖先的一些訊息及徵兆,要我們子孫好好處理祖先墓的事。其經過也是滿奇特的,請參考 他的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