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作品《口罩狂想曲》— 關於想像與刻板印象的視覺探索

最近參加一個聯展: 《Symbolic – 相真》光盒實驗展 Experimental Exhibition 。 我的作品名稱: 《口罩狂想曲》— 關於想像與刻板印象的視覺探索 是藉由口罩闡述人之間的關係是由想像而來,以及藉由AI模擬口罩下的人臉,揭露出AI產生的影像,其實是我們社會中存在的刻板印象。 展覽資訊如下:展覽資訊 主辦單位|  光盒作用 策展人|  Jerry 參展人|  許朝益(本人)  鍾其寰  楊舒涵  林冠妘  廖偉婷 展期|  2025/02/15 (六) – 02/27 (四) 11:00 – 19:00 (周一休館) 地點|  龍山藝術宮 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 特別感謝|  莊約翰 宮主
最近的文章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攻略

  西國三十三靈場納經帖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有著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朝聖之路。我發願要在2024年完成「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在搜尋資料及計畫行程的階段時,發現在網路上的行程資料很少,不像「四國遍路」的行程資料豐富且多樣(車行、徒步及混合大眾交通工具)。於是在我進行這次巡禮之際,我盡可能的詳細紀錄行程細節,並編輯整理之後公佈,希望能夠對有意願進行此項朝聖計畫的人有幫助。 「西國三十三所」雖然不如「四國遍路」的寺院多,只有三十三所,加上三所別格寺院,也只有三十六所寺院。不過這些寺院的分佈非常的廣闊,最西邊的圓教寺在兵庫縣姬路市,最東的華嚴寺位於岐阜縣,最南邊的青岸渡寺在和歌山縣,最北邊的成相寺到了日本海側的京都府,直線距離來說,南北有二百二十多公里,東西有一百九十多公里,橫跨兵庫縣、京都府、大阪府、滋賀縣、和歌山縣、奈良縣、岐阜縣,範圍之大,除非開車,絕非短短數日能夠完成。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寺院分佈圖 巡禮的交通方式如同「四國遍路」,有徒步、開車,以及「混合大眾交通工具加徒步」的方式。我是採用後者,所以必須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刻表進行非常仔細的研究,以利於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率的接駁。以我的經驗來說,計算接駁的時間及搭乘的班次是計畫行程中最耗費時間與精力的部分。好在現在有 Google Maps,可以協助我做路線與交通工具的選擇與接駁規劃。 另外,我採用兩種方式來進行巡禮:將所有寺院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比較靠近京都的二十所寺院,第二個部分是離京都很遠的外圍寺院。第一個部分我在2024年5月份完成,第二個部分則是在2024年12月完成。京都附近的20所寺院的交通方式其實非常簡單,大部分都位於市區,搭乘地鐵公車或徒步皆可抵達,交通方式網路上的資料很多,此處不再贅述。我只針對比較偏遠且大眾交通工具較不便利的寺院做解說。 我購買外國人才能使用的「關西廣域鐵路周遊劵」來節省交通費用,所以行程儘量選擇使用JR(鐵路)的方式。因為一張周遊劵的期限是五日,我購入兩張周遊劵,必須在十日內走完13所寺院才行。 住宿的考量除了預算之外,地點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行程很緊湊,所以都安排在車站附近走路不超過三分鐘的旅館。車站附近通常有超市、超商,採購補給方便。 當然,我的行程是沒有按照寺院番號的順序。如果要按照順序的方式來走也是可以的。...

2023 分段徒步環島感想

今年2023年是兔年,我剛好年滿六十歲。人生已經一甲子,過往的羈絆(家族事業、養兒、工作不順、母親病故)已經遠去,也該去完成接下來該做的事。於是在農曆過年的初二開始,我便開始了分段環島,除去有事以及天氣的因素,我花了38天,共1083公里,終於在6/6走完最後一段徒步行程後圓滿。 我為什麼會想要去徒步環島,大概有兩個原因: 1. 因白沙屯進香而愛上徒步:2018年我開始走白沙屯徒步進香,進香的過程與感動就不再贅述。總之,雖然徒步很辛苦,但是能夠四處走走看看,體會各地的風土民情,欣賞風景,別有一番滋味,加上徒步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它彌補了我因為膝蓋的問題而終止了將近四十年慢跑習慣的遺憾,於是就喜歡上它。 2. 想要更了解故鄉的土地:2009年開始,我去過非常多次的京都,去過非常多的寺院及神社,經歷了京都春夏秋冬的各種面貌,體驗與拍攝了非常多京都的風情與美景,以我對京都的熟悉程度,甚至在2018年還出了本京都遊記 《私京都:單車徒步輕旅行,春櫻、夏綠、秋楓、冬雪,自遊自在!》 可見一斑。但是出書了之後,我卻立刻感到羞愧。因為我對於京都這麼熟門熟路,簡直可以用第二故鄉來比擬,但是老實說,我對於故鄉台灣,卻不是那麼的熟悉。有些地方或是地名,甚至是在走白沙屯進香的時候才知道。於是我決定,有一天我要走遍這一片土地。 2022年疫情仍方興未艾,走過白沙屯進香之後,便開始繼續自己的徒步訓練,希望能夠加強自己的耐力與腳程。原本用自行車當成交通工具,現在幾乎都以走路代替,平常會去定期參拜的廟宇也是如此。有時會來個一日徒步,從家裡走到新店碧潭、關渡、淡水、松山、新莊老街等等。里程從四、五公里到十、十二公里,甚至到二十五公里。2022.12.20 更從家中走到基隆車站共三十公里。雖然腳起水泡修養了一週,但這是個人徒步的里程碑,代表我具備了單日八小時徒步里程達三十公里的標準,可以進行徒步環島了。 之後我就開始認真的計畫徒步環島的細節。但是有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就是時間,因為我目前還有一些工作,以及家中一些瑣碎的事務,都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行事曆中,很難找到一大段四五十天的空檔。我在臉書上看到有人是利用假日來進行分段徒步環島,於是我也決定要...

2023 白沙屯進香的急行軍

前言 此次2023年的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在農曆正月舉行,著實跌破一堆人的眼鏡,也打亂了很多人原有的計畫,例如說練腳力這件事。本來農曆春節就是個吃吃喝喝的日子,加上冬天氣候寒冷,食量自然增多,如果運動量明顯不足,體重就會直線上升。想說過完年再來減肥及練腳力。沒想到正月就要進香的消息一出,這下子大家不僅要繃緊神經,趕快開始練腳力,也擔心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體力會來不及達到應有的水準。 另外令我忐忑的事,就是急行軍。我自認不是個勇腳,腳程很慢,往年有急行軍的部分,我都自動跳過。只走那些時間比較充裕的部分。這次我居然有要挑戰看看的想法,原因容後再述。 急行軍的準備 當我得知進香的日期時,不是馬上去訂旅館,而是立刻買了一雙新的慢跑鞋。原因是舊鞋已經磨損的很嚴重,大概不足以應付進香所需。我也馬上進行「馴鞋」計畫,天天穿新鞋走路和運動。希望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讓鞋子適合我的腳型。 農曆春節很快就來臨,當過完除夕初一需要忙碌的日子之後,初二起我就開始進行比較遠程的徒步計畫,除了「馴鞋」之外,也想藉此鍛鍊體力與腳力。 我從一天五公里開始走起,若是覺得體力和腳都可以適應的話,就再增加五公里,以此類推。若是覺得力有未逮,就增加核心肌群的訓練,以及停留在相同里程數的訓練,直到體力與腳都適應為止。這樣的訓練方式讓我逐步增加徒步的里程數,一天八小時可以走到三十二公里左右,也讓我對於長途徒步有了充足的信心。 自我訓練中有一項非常重要,就是要保護腳及身體,避免受傷。因為一旦受傷,例如說腳起水泡、肌肉拉傷、扭傷、腳痛,甚至燒襠,勢必需要停止訓練然後養傷,這些都會影響訓練的進度。 腳的部分,除了厚襪或五趾襪,以及適合自己腳型的鞋子之外,也要有一些只適合自己的保護措施。例如護膝、腳底貼片等等。開始行走之前與之後要拉筋,暖身運動也不可以忽略。 我按照這種方式自我訓練,大概走遍了台北市的街道,便動了想要徒步走外縣市的念頭,有天突然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徒步環島的影片,心想説我也可以啊。於是我走出了台北市,跨越淡水河,沿著捷運新莊線走到了新莊、迴龍,更到了桃園、中壢。不僅在春節假期完成從台北到湖口的徒步路段,也利用假期後的空檔,分段走到了白沙屯,甚至走到了通宵。 接下來到了進香的時間(2/11~2/20),我既然已經有了長途徒步的經驗與信心,對於急行軍這種幾乎沒有休息的長途徒步,便有了挑戰的想法。 擬定急行軍的作...

2023.5.26 瑞穗往鳳林 32公里(富源到鳳林 22公里)

2023.5.26 瑞穗往鳳林 32公里(富源到鳳林 22公里) 這是我2023年分段徒步環島計畫中的最後一天,這一段走完,我的分段徒步環島計畫便完成了。 由於玉里到瑞穗只有24公里,不足預估一天30公里的目標,也為了避開下午三點後可能的陣雨,我在前一天抵達瑞穗時,就將行囊放在民宿,輕裝地由瑞穗走10公里到富源車站,然後坐台鐵回到瑞穗住宿,隔天一早坐區間車到富源,然後開始最後一天的行程。如此一來,富源到鳳林只有22公里,抵達鳳林時約下午15:09。早一點到鳳林來,為的是可以逛逛這個上次抵達時沒有好好看看的小鎮。 在往光復方向的途中遇到這位徒友。 他正在徒步環島直播中,遇到之後,聊了兩句互道加油,便各自啟程。自己的徒步環島旅程很意外的被紀錄下來,覺得很有趣。 在影片中1:50:10 https://www.youtube.com/live/FzrcRSDLa9U?feature=share 2023.5.23(五)下午15:09 走到鳳林車站,連結上一個分段點之後,我已經完成分段徒步環島。 接下來,可能挑一些精華地段再小走一下,例如:舊蘇花台9丁武塔到漢本,台26線九棚到旭海,或是開始與結束的地點相同,但是不同路段,例如花蓮縣193縣道,屏東縣阿塱壹古道,也有這次有經過但是來不急深入探訪的地方,例如:池上。另外,也要規劃四國遍路了。😊 #分段徒步環島 #分段徒步環島計畫成功

2023.4.30 大甲媽祖遶境回鑾大甲

2023.4.30大甲媽祖遶境回鑾大甲    

熟悉的陌生人_兩千字版

近幾年有一句流行的話:「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如果你聽過這句話的話,那麼你應該來走進香;如果你沒聽過的話,那更應該來走進香。 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活動本身有很多重要的元素,包含宗教的、信仰的、文化的、體能的、旅遊的、人文的等等,甚至是靈異的。而我認為,濃郁的人情味,是進香活動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進香期間一路上吃、喝、用、醫療等等物資都有人提供,不僅完全免費,甚至還有結緣品發放,這些都是參與者的善心表現。一路上遇到的男女老幼、形形色色的香燈腳們,甚至是當地民眾,雖然大家素昧平生,但是都好像是自己的親人一般,感覺非常的熟悉,於是我就稱他們是「熟悉的陌生人」。 無私奉獻的服務  - 免費載送到車站 說說我第一次走進香的震撼吧。那是2018年的回程,媽祖忽然駐駕在大甲的外環道,還是菜鳥香燈腳的我,面對荒涼陌生的環境一度不知所措,所幸遇到一位在地人,用機車載我到車站。有香燈腳在找住宿,他也帶他們回家住。身為「都市俗」的我,連家對面大樓的鄰居都不認識,怎麼這裡的人就通通把陌生人塞回家啊?對當時的我而言,這真的是很大的震撼。我到車站後向他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會這樣不求回報的熱心助人?」他轉身微笑丟下一句:「我們當初去走遶境的時候,人家也是這樣幫助我。」之後,我只記得我站在那個無人車站的月台感動了好久好久。 跛腳的阿伯 今年進香最令我震撼的「熟悉陌生人」,是一位跛腳的阿伯,說到這位阿伯,相信很多人都有見過。他佝僂著背,雙腳掌裹著紗布,一跛一跛的拖著沈重的步伐前進,還聽到他邊走邊唸:「白沙屯媽祖保庇!白沙屯媽祖保庇.....」。 這位阿伯靠萎縮的腳用意志力獨立走過三百多公里,稱之為「進香第一勇腳」也不為過。後來在臉書群組中讀到一則消息,有一位因為不堪疫情期間繁重的工作,即將辭職的護理人員來走進香,看到這位阿伯堅持走完全程,讓她大受感動,於是打消辭職的念頭,決定繼續堅守崗位。我想阿伯自己也沒有想到,只是堅持與信守對媽祖婆的承諾,就能夠激勵人心,讓人充滿希望的繼續在人生道路上奮鬥。 提供沐浴車的豪氣大姊大 有一位指揮眾人排隊洗澡的沐浴車工作人員,是個講話很直接豪爽的大姊。有點年歲的她身上刺青,我合理的懷疑應該是某位大姊大才是。我很佩服她這麼發心,花費鉅資改裝沐浴車,還有申請用水等繁複的作業。我在想,這麼霸氣的人,怎麼甘心跑來為香燈腳服務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個,那...